雨点时而大,时而小的落下,滴在院子前的鲤鱼池中,形成了无数大
门外那只懒洋洋的哈巴狗,心不甘,情不愿地伸了个懒腰,在我面前
我饮了一口手中的热巧克力,再把抹上了奶油的土司送进口中,一个


520代表我爱你。今天是520,有人向你说520了吗?完成这只袜子娃娃也有一段时间了,今天让它来向大家说:“520”!有没有人向你告白时对你说:“你是我的猪猪呢?” 哈哈哈。。。
记忆中的那杯绿茶,有一股清香;入口为涩,回味为甘。。。
【退步原来是向前】,蛮有哲理意味。试想,农夫插秧,一面插青秧,一面往后步步退,返到田边,一畦 田的秧苗才能插得好,似退而实进。有时候,退让不是完全的消极,反而是积极的转进。与人相处,斤斤计较争执,互相排挤诋毁,又能成就什么?倒不如退一步,寻求更大的成功。
2004年第一次抵步香港,菠萝包成了我第一道在香港享用的美食。还没去香港以前,难以想象菠萝包为何那么深入当地民心。尝过以后,才发现原来菠萝包的魅力真的无法挡。
酥脆的表层,内里夹杂着浓浓的奶油香。当菠萝包被送进口里的当儿,酥脆的表层慢慢融化在嘴里,仿佛把一股温暖送进肚子里。若能和三五好友,边享用菠萝包,边说长话短,也是人生中一大乐事!
那次从香港回来以后,尝试在自己的国度里寻找那熟悉的菠萝包。寻遍大大小小的城市,尝过无数的菠萝包,却怎么也找不到那对味的菠萝包。有时会想,是因为这里的菠萝包真的比不上香港的,还是因为惦记着那香港的味道?










14/05/2011(星期六)

蛋挞,再也简单不过的食物。
犹记得小时候,每每到菜市场或夜市集,都会购买蛋挞回家。哪怕它会成为早餐,午餐或下午茶点心,总之非要把蛋挞弄回家不成。小时候吃蛋挞,总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。我会先把蛋挞皮吃完,再吃蛋挞内馅,感觉那样吃蛋挞的话,会比较过瘾。
随着时代的变迁,蛋挞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了。蛋挞的内陷,不再是蛋那么简单;偶有班兰,偶有椰丝,偶有蓝莓。。。蛋挞的外皮,也由传统的硬饼皮,变迁到酥皮,或演变成葡式蛋挞。
总觉得吃蛋挞,还是要吃回小时候那种硬饼皮的蛋挞,才比较好吃。酥皮蛋挞给我的感觉还不错,可是每次吃到酥皮蛋挞的内陷,总有种恶心的感觉。酥皮蛋挞的内陷,软绵绵的,有时夹杂着蛋黄粉与姜的味道,总令我有种难以下咽的感觉。往往一个外形美美的酥皮蛋挞,被我咬了一口就不想再咬第二口了。
葡式蛋挞我一点也不爱;不喜欢葡式蛋挞内陷,经过烤箱高温烘培之后,留下那干巴巴、蛋味又重的内陷,压根儿真想问是谁发明这难吃的东西。偏偏身边却有许多朋友,对葡式蛋挞爱不释手。
其实,人生何尝不也像蛋挞那样!每一种经历,每一种体验,都代表着不同的蛋挞。那管它是传统硬饼皮、酥皮或葡式蛋挞,都象征着每一个人不同的历练,象征着每一个人不同的成长。
Ahoy! To take part for the exclusive screening, first of all have to know the 3 advantages to be a pirate! Are you ready? Here we go...
面线这一道面食,通常都是在生日时才吃的。每一年的生日,不管身在何处,我都会自己煮上一碗面线,慢慢的感受一下自己给自己的生日礼物。哈哈,那为什么今天我会吃面线?真聪明,今天正是本小姐的生日,不过是农历生日,不是阳历生日。今早煮好面线,第一件做的事,就是打电话给妈。哈哈,我想妈一定有一点被吓到!因为,她接电话后,我就对她说:“生日快乐!我代你吃面线。” 哈哈哈。。。很搞笑吧?不过还好我妈习惯了我这个女儿的调皮,习惯了我这女儿不按理出牌的行为!好啦,不罗嗦那么多啦,我去吃我的面线咯!顺便在这里,和我自己说一声:“生日快乐!”